赖飞老师写了很多书。您应该选择哪一本作为第二本推荐书?我想了一会儿。多年来,赖先生的研究中心主要集中于云峰石刻和山东北朝摩崖石刻。他发表了许多划时代的论文和专着。他可以说是这些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这两个领域的论文和专着非常值得金石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但我觉得首先应该推荐大家看一下《赖飞艺术考古文集》。这是赖先生三十多年来田野考古和金石学研究的总结。一些结果。
《赖飞艺术考古集》收录了赖飞先生不同时期撰写的论文20余篇。按照本书的顺序,首先是德国海德堡大学雷德豪教授撰写的序言,其次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韩文斌教授撰写的序言。第二序言之后是赖飞老师的《我的学术焦点(序言)》,接下来是二十多篇论文的主体部分。考虑到更方便朋友们阅读和理解,我稍作调整,将赖飞老师的《我的学术焦点(序言)》作为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来分享,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全文收藏。文章的学术主题和研究背景。分享文章详情请参见:
继续分享《来飞艺术考古宝典》第十五篇论文《泰山经世玉雕刻的设计与结局》,最初发表于《中国书法》2009年第3期。本文对泰山经石谷佛经雕刻的总体设计、佛经雕刻程序、未完成的原因、佛经主人及年代等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泰山经石谷经刻的设计与结局①
内容概要: 《泰山经世玉刻经》经过精心的整体设计。工程历经两期后,工程草草结束,成为未按原计划完成的半成品。其原因与北周大规模东进灭齐、北齐政权崩溃、官僚僧侣外逃、工程人员外逃有关。
关键词:经石谷石刻总体设计未完成成果
泰山经世玉《金刚经》以其宏大的气势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引起学术界各方面的关注。其中,它的设计、雕刻和结局也是人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2006年夏天,山东石雕艺术博物馆与德国海德堡大学联合对京石谷进行了为期47天的实地考察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京石峪的雕刻大约经历了两个阶段,但最终的结果是一个未完成的项目。但一开始,它的选址和整体设计都非常讲究。该工程的仓促完成与公元577年北齐政权的灭亡有直接关系。
整体设计
经世玉雕刻的《金刚经》,无论是环境、地点的选择,还是最终追求的整体效果,都经过了整体的精心设计。
(一)环境及地点:
泰山是太古代造山运动形成的,山上到处都是大片裸露的花岗岩悬崖。刻经的地点选在泰山中路右侧一处僻静的地方。设计者除了考虑到石谷左、右、后三面环山、前方开阔的景象外,还注重刻经与寺庙的密切关系。 1、这个地方距离山脚下的岱岳庙不远。这是选择这里刻经的重要原因。
我国佛经雕刻(包括石窟雕刻、摩崖雕刻、碑刻、佛经雕刻)自十六国时期出现以来,都与寺庙有关。刻经的策划者、组织者、书写者、捐赠者、工匠等在刻经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以寺庙为活动基地。僧安道一在太乙山已有十余年,分布在二十多座山上③。作品或大或小,内容或长或短,但它们在场地设计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文和寺庙总是相对的④。
距离石峪不远的岱岳寺,是隋朝时期全国著名的寺庙。隋代,仁寿建塔,召永州石会将舍利送至泰山岱岳庙。 《高僧续传》卷二十六《石慧忠传》描述了当时的情况:“仁寿建塔,召(石慧忠)将舍利送至泰山岱岳寺。初到时光芒大放,竟然进入了宝塔之中,山上的白气纷纷落下,至于月神殿的大门无缘无故的打开,有三个原因。知其以为是因为祭祀神灵,石道玄《广弘明记》卷十七中也记载:“台州玉岱,舍利到。”州内有鼓声,三层门开,寺中出三十匹,舍利出州内,云遮顶。五色山,到了第三层,白气如虹,笼罩在舍利上,消散成浓重的雾气。当它打湿了人们的衣服时,它看起来像挂着的珠子,味道像露水。从黎明到中午,雾气聚集回山,分成三段。看起来就像一支军队行进迎接它。 《法源竹林》卷四十也有类似的记载,岱岳寺因岱岳而建,岱岳为五山之首,由此可见这座寺院绝不是一座普通的小寺庙,其规模并没有发展起来。一夜之间,它的创建时间无疑是从北朝开始的,也就是在经石峪刻经的时候,岱岳寺就已经存在了。
岱岳庙位于哪里?从隋文帝曾赐封泰山阴地区神通寺来看,5岱岳寺不可能也在山阴。而且岱岳寺以五山第一寺的名义接受舍利。自古以来,祭祀泰山的活动就在山阳举行。因此,我们推测岱岳庙的位置必定距离山阳征路山脚不远,而静石峪距离这座庙也不过两公里。
(2)总体设计:
从净石峪石面的空间以及僧安以前刻经的习惯来看,净石峪的整体设计应该分为两部分:即前半部载有经文,后半部载有年份、称号、誓言。两部分的字数没有严格规划,句子的长短根据石面的空间而有所不同。
经文:面最长处52米,最短处26.4米,宽32.2米,面积1200平方米。这部经的内容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前十六分钟,从“昔闻佛在舍卫国寂园中,只有一棵树”开始,到“当知此经意义不可思议,其果亦不可思议。 47行,字数10至92字,字径50至60厘米。设计字数2998字,现存字数1382字(以笔迹数计)。
年号、题号、誓言:经书左侧第47行之后有一大片空白,是整体图案中年号、题号、誓言的位置。右边是经文,左边是铭文。版式、布局与铁山刻经相似。
第二次雕刻工序
项目设计完成后、施工前,必须在现场办理一定的手续,方可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参加仪式的人员包括项目策划者、捐助者、设计师、作家、校对者、雕刻师、寺院僧人、方丈以及政府佛教领袖。随后宣布开工建设。根据操作流程,项目分为制作边框、书写文字(包括校对)、雕刻三个步骤。
(1)划定边界
在石材表面大约中心处选择一点,以该点为中心,以水平和垂直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线作为水平和垂直网格的基线。从这条线开始,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按照一定的大小与墨线平行延伸。根据石材表面的可用范围,绘制边界网络。边框尺寸:线与线之间 57 厘米,线与空格之间 10 厘米。字距距边框56厘米,字距距边框10厘米。
(二)写作(包括校对)
经世玉的《金刚经》书写准确,无任何增减字。与铁山《迪亚吉经》的印刷(增删字多)不同。 《金刚经》在写之前显然就存在一些错误。设计了样本,写完后反复校对。书写笔墨皆自制,笔用兽毛或细麻制成,墨取自壶底烟灰。书写是直接在划定界限的石头表面上进行的,结合了书写和描画。遇石面凸凹处,皆依石形而写,不忌粗糙以平。
(3) 雕刻
书法写完后,必须沿着笔画的边缘进行双勾凿,这是熟练人员的职责。然后,普通石工将双钩后的笔画中的石头去掉,以更真实地接近原笔墨精神。从现场所展示的凿刻风格可以看出,至少有七、八名石匠参与了这部经书的雕刻。该项目分两期完成,第一期:第1至24行,第二期:第25至47行。两期项目之间存在明显的风格差异。详情如下:
第一个周期有空行,例如第10行和第11行之间有空行,第18行和第19行之间有空行,第24行和第25行之间有空行。第二个周期没有空行。
第一期有明显的10cm字符间距,而第二期则没有明显的空格。第一期的行距和字距边界都刻了,第二期就没有了。
第一期,字稍小,行文较为内敛,第11至24行稍显放纵;第二期,人物稍大,文笔放纵。
三个未完成的结局
景世玉的《金刚经》被视为未完成之作,原因有二:一是第1至31行刻工细致,字迹工整,雕工精细。它们都是成品。第32行以后,大部分字只有双钩,但没有标出笔划。这显然是一个半成品的结局。其次,第47行之后的大石面原本是计划举行誓言的地点,但上面没有任何字样。既没有誓言,也没有年号,甚至连铭文都没有。其格式和内容与其他僧安刻经有所不同。如果无意在石碑的左半边书写铭文或誓言,那么经文的书写显然应该整体向左移动。经书排列在较为开阔平坦的石面上,不致压在右上山上,导致经书整体布局不完整,让人看完后喘不过气来。从石面的整体造型来看,铭文和誓言的位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今天人们看不到它的任何痕迹,这意味着它们最初就没有被雕刻过。
四大经典的大师与时代
(一) 经师
有直接证据证明,太乙山地区刻经大部分是僧庵所著、出版的(见红顶山《大空王佛碑记》)。僧安的刻经生涯持续了二十多年。早期主要活动在泰山以西东平湖畔的崇梵寺、红顶山寺一带。这里不仅是他出家的寺庙,也是他入道的地方。其间,他先后游览了天池山、书院东山、大寨山、二姑山、云翠山、银山、司隶山、红顶山、凤凰山、桃山、罗汉山、夷山、仰山、水牛山、佛名山等。徂来山十五座山上刻有佛经、佛经。与他合作的经师大多是寺院的僧人。大约从武平元年到五年(570~574年),僧安在京城邺都停留了一段时间,南北香堂寺都可见到他的字迹。武平六年(575年),安和尚从邺都返回山东,首先在邹县尖山上刻了一套经书和佛号。这一事件的直接影响是唐庸在邺都刻经的影响。他一改以往与寺院僧人合作的做法,选择宫廷官僚和地方权贵作为经师。强大的官僚机构和雄厚的财力不仅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也让出版业比以前更加雄心勃勃。铁山《塔吉经》和歌山《维摩诘经》的出版都采用了这种做法。因此,与权贵官僚合作大规模刻经,是僧安晚期刻经的一大特点,而经世玉刻经也具有这一特点。
(二)时代
太乙山区现存有明确年代的僧庵著作有:《四里山余诗》(开皇前二年,561年)、《二姑山佛号》(和庆元年,562年)、弘顶山《法洪明赞》(和庆三年,564年),易山五华峰刻经。 《法洪明赞》(和庆三年,564年)刻于易山五华峰。徂来山(武平元年,570年)、尖山经刻(武平六年,575年)、铁山经刻(象元元年,579年) 、歌山刻经(象年二年,580)。这些作品表明僧安的书法风格早期隶书风格浓厚,后期楷书风格浓厚。隶体中楷书元素的逐渐增多,是僧安书法风格发展变化的轨迹。景世玉的《金刚经》书法,与徂来山、尖山的书法相比,处于这个轨迹的中间。楷书风格略强于铁山刻经和歌山刻经,正处于从尖山刻经(575)向铁山刻经(579)和歌山刻经(580)过渡的过程中。
武平六年(575年)六月不久,尖山经刻完成。公元577年、578年,周武帝灭北齐,统治山东地区,并在山东实行灭佛政策。公元579年,宣帝即位,解禁佛教,僧安得以在铁山刻《大吉经》。公元580年,景帝即位时,僧安在歌山上刻下了《维摩诘经》。年月排列的结果表明,僧安这一阶段可用的大部分时间只有从575年7月到577年1月的一年半时间。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金刚经》的刻制。在泰山石峪。
为何净世玉只刻了一半《金刚经》,就匆匆结束了呢?毫无疑问,只有重大的内部变革才能导致这一结果。根据对佛经主人身份和佛经刻刻时间的判断,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只能是政权更迭、官僚外逃、佛经逃亡所致。业主及工程人员。 《周书》卷六《武帝二纪》记载,武帝于建德六年(北齐成光元年,577年)正月攻克邺城。经室峪的修建大概是在北齐高威隆化皇帝时期(576年)。工作了一年左右,他在太乙山遭遇了北齐的灭亡和北周的灭佛。
评论
①本文是作者在德国海德堡学院举办的第二届佛经刻刻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②中德联合考察项目为“山东北朝摩崖佛像”。 2004年以来,共开展了五期工作。
③赖飞:《山东北朝佛教摩崖石刻调查研究》第七章“石刻分期”,科学出版社2007年。
④赖飞:《山东北朝佛教摩崖石刻调查研究》第四章《石刻周围的寺庙、僧侣和经师》,科学出版社2007年。
⑤(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卷十《释法赞传》,《历代高僧传》,上海书店,1989年。
(原文发表于《中国书法》2009年第3期)
声明:本文正文转载自《赖飞艺术考古集》。仅用于宣传和介绍。相关作品版权归赖飞先生所有。建议观众购买正版纸质书籍,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赖飞
山东邹城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
山东石雕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原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山东省金石学会会长
山东省博物馆学会顾问
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客座教授
最后推荐赖飞先生主编的《中国石刻书法精华》丛书(部分)。主要以北朝时期山东摩崖刻经、墓志铭为主。所用拓片极为精细。对书法、金石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选择。最喜欢的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shan360.com/html/tiyuwenda/7933.html